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境外直接投资(ODI)。然而,复杂的审批流程和严格的监管要求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整个ODI备案流程涉及商务部、发改委和外汇局三个部门。材料稍有问题就被退回,整个周期还不短。不少企业在备案过程中遭遇卡壳,往往是因为忽视了主管部门重点关注的一些细节问题。
是否吃透政策要求?
材料是否专业到位?
有没有靠谱的团队全程跟进?

*图:AI生成
一、发改委审核:项目“靠不靠谱”是关键
ODI流程中,发改委审批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不管是重大基建项目,还是一般企业境外投资,都要先过这一关。
发改委审核阶段最常见的卡壳原因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充分。企业需要提供详细的投资目的地的市场状况、法律环境、投资风险评估。
审核逻辑就两点:真实性与合理性。
真实性:看你投资的项目是不是真实存在、有没有实际业务。坚决要排除“空壳公司”或虚构投资行为。
合理性:资金规模得跟项目需求匹配。比如项目总投资1个亿,你却要汇出2个亿,这说不过去。
【准备材料】
关键是要用专业材料把故事讲清楚:
境外投资尽职调查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投资环境分析评价
当地政府出具的批文或许可(如用地、建设批准等)
💡温馨提示:
发改委非常看重逻辑是否自洽。材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能不能把“为什么要投、投了怎么盈利”讲清楚。一旦在沟通中回答含糊,就很容易被要求补充材料或重做。
发改审核通过后,企业会拿到《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这是ODI路上的第一张通行证。
二、商务部审核:企业“有没有实力投”
发改委看项目,商务部则重点看企业——你有没有能力做这笔投资?
商务部以境内企业为申报主体(资金需从境内公司账户汇出),核心审核聚焦两点:
财务是否健康:净资产、营收、利润、负债率等核心指标能不能支撑投资体量;
资金来源是否清晰:钱是自有的、银行贷款还是其他融资?必须合法合规,严禁洗钱或非法出境。
另外投资路径,行业匹配度也是商务部关注的重点。企业经营范围需包含“对外投资”或“货物进出口”,跨境电商需提供海关报关数据证明其经营真实性。
【核心准备材料】
最近一年的审计报告(必须出自正规会计师事务所);
资金来源说明与相关支持文件。
💡温馨提示:
哪怕你账上钱再多,如果用一家新成立、没实际经营的空壳公司去申请,也很容易被拒。商务部会通过沟通判断:你是不是真懂这个投资?有没有能力管控风险?
商务部审核通过后,企业将取得《企业境外投资证书》,这是第二张关键批文。
三、外管局:资金出境的“最后一关”
走到这一步,恭喜,ODI最复杂的审批环节已基本完成。外管局主要负责的是外汇登记和资金出境操作。
【外管局的角色】
不是“再审一次”,而是基于前两部门的批文做合规执行;
实际操作中,材料是通过合作银行提交,外管局更多是备案和事后监管。
【操作流程】
企业向开户银行提交全套ODI材料(包括发改委、商务部批文、审计报告等);
银行会做审核,看是否“批投一致”、资金来源是否清晰合规;
银行审核通过后,向外管局备案,为企业办理外汇登记。
这些流程都走完后,最终就可以拿到《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之后就可以合法汇出资金,真正实现“资金出海”。
ODI备案是一项系统工作,拼的是专业、细节和耐心。
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做对”的问题。
建议老板们务必提前规划、认真准备,必要时借助专业团队,才能让出海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有问题欢迎扫码咨询我们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