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国大幅上调进口关税,挤压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使企业寻找新的贸易路径。新加坡凭借其全球最低关税税率(多数商品关税为0%),与美国签订的双边自贸协定(USSFTA)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21个自由贸易网络,以及国际公认的合规清关能力,构建起高效的转口贸易通道。
但转口贸易绝非“简单转运”,如何通过新加坡原产地证书证明货物“身份”,才是合规通关的关键。
本文将为你解析新加坡原产地证全攻略,从申请到通关,一文掌握关键要点,记得转发收藏!
在国际贸易中,原产地证(COO)是商品的“经济护照”,尤其在享受关税优惠、提升贸易竞争力方面至关重要。
其核心作用包括:
享受关税优惠:根据新加坡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自贸协定(如《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符合条件的产品可减免关税,例如中国出口至新加坡的货物已实现97.1%零关税。
满足进口国要求:许多国家强制要求提供原产地证,否则货物可能无法清关。
提升企业信誉:规范的原产地证明能增强买方信任,促进长期合作
新加坡转口贸易的核心逻辑是:货物不直接由中国出口至目的国,而是通过新加坡换柜、重新申报原产地,利用新加坡的自贸协定优势实现关税减免。

非优惠原产地证书(Non-Preferential COO)
👉 用于一般贸易,不享受关税优惠。
👉 主要满足买家或目的地国的常规要求。
谁能颁发?
非优惠原产地证书(Non-Preferential COO)
除了海关外,主要由以下几个新加坡授权机构颁发: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
新加坡制造商总会
新加坡印度商会
新加坡国际商会
新加坡马来商会
⚠️注意:以上机构不能为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出具非优惠原产地证书。这类纺织品如果产自新加坡,必须由新加坡海关或获得批准的认证出口商来确认其原产地。
优惠原产地证书(Preferential COO)
👉 适用于新加坡与各国签署的自贸协定(FTA),比如:
新美自由贸易协定(USSFTA);
《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项下的FORM X证书;
FORM E证书(东盟自贸区)。
👉 只要符合协定要求,就能享受低税甚至免税!
一共有以下三个类别的优惠原产地:
新加坡海关签发 (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
批准或者认证的出口商确认函(出口到美国非纺织品)
生产机构或者进口商或者出口机构的确认函(出口到美国的非纺织品)
(一)申请条件
本地成分要求:非完全获得的产品需含至少25%新加坡本地成分(如原材料、人工成本)
合规加工:仅简单加工(如分装、贴标)不视为原产新加坡
企业资质:生产商需在海关备案,保留完整的生产记录(如采购发票、库存清单等)
(二)申请流程
1.选择颁发机构:根据证书类型选择SMF、商会或海关
2.准备材料:
基本文件:申请表、商业发票、提单/空运单、制造商声明信(证明符合原产地标准)
特殊要求:再出口商品需提供原产国证书,迟交申请需附情况说明
3.提交审核:通过新加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或授权机构提交,审核周期通常7个工作日
4.领取证书:支持自助打印(如FORM E)或现场领取,证书自签发日起12个月内有效
以下是根据新加坡海关法对制造证上的 COO 物品进行的 4 项制造标准选择。
新加坡工厂制造的商品需要满足其中一个选项:
完全获得,即产品100%在新加坡生产(如本地矿产品、农产品);
在新加坡制造,成品出厂价至少包含25%的本地成分;
实现了 6 位数关税分类变化,即与生产中使用的进口或 4 种外国/未确定原材料相比,关税子标题 (CTSH) 发生变化;
发生过化学反应(仅适用于 HS 第 27 至 40 章下的产品)。
作为一般参考需要注意的关键概念:
全部获得:
指完全在一国境内获得的货物。在新加坡,这意味着:
从新加坡的土壤或海床提取的矿产品。
在新加坡收获的蔬菜产品。
在新加坡出生和饲养的活体动物。
以及其他类似的天然衍生产品。
实质性转变:
如果产品并非“完全获得”,则必须在新加坡进行“实质性加工”才能被视为原产产品。这通常涉及:
改变产品特性的重大制造或加工。
满足特定标准,例如关税分类的变化或一定比例的本地内容。
“新加坡原产原材料”的实践:
在确定原材料是否来自新加坡时,必须考虑它们是否:
在新加坡境内提取或收获。
经过新加坡内部的实质性转型过程而产生。
本地内容:
当产品并非完全由新加坡制造时,本地成分的概念就变得非常重要。就新加坡而言,其中一项通用规则是25%本地成分规则。这意味着产品出厂价中至少25%(不包括利润率)必须归因于新加坡原产的原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成本。
加工程度必须满足转化的要求,且可产生25%以上的新加坡原产内容,但不能低于25%。
新加坡制造证明是新加坡原产地或新加坡产品的强制性条件之一。
然而,仅有制造许可证并不等同于满足新加坡原产地或新加坡产品的法律合规性。
只要你的产品符合原产地规则中的以下任一标准,就有机会享受新加坡出口美国的关税优惠:
✅ 1. 完全在新加坡制造
若产品100% 在新加坡制造或生产。
✅ 2. 价值增值标准(Regional Value Content, RVC)
在新加坡的加工、组装、包装等环节的成本占比 ≥ 35%,就能通过!
✅ 3. 实质性转型(Substantial Transformation)
产品在新加坡经过了实质性加工,例如:组装后其功能或用途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主要零部件经过不可逆的技术改造,提升了产品性能或实现了新功能;
生产过程中涉及多道复杂工艺,不再是简单加工或拼装;
产品归类(HS Code)发生四位数的改变(即前四位 HS Code 变化)。
这些情况下,产品可能符合原产地标准。
✅ 4. 特定产品标准
某些商品还要求必须在新加坡进行最终组装或包装才符合标准。
🚫 这些“套路”不可取!
仅转运+贴标签 ❌ 不行
中途停靠新加坡再转口 ❌ 不行
无实质加工或增值 ❌ 仍被视为海外制造!
方式1:直接在新加坡申请
适用场景:货物在新加坡完成实质性加工(如组装、包装升级),符合原产地规则。
流程:
注册新加坡公司:需至少1名新加坡籍董事,注册资本无最低限制。
本地加工:通过新加坡工厂或合作方对货物进行加工,满足25%本地成分要求。
申请证书:向SMF提交加工证明、发票等文件,5个工作日内可获证。
优势:文件合规性高,海关争议风险低。
方式二:新加坡+马来西亚架构
适用场景:货物需低成本满足原产地规则。
操作逻辑:利用RCEP区域累积规则,将部分工序转移至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共同累积原产地成分。
联合申请RCEP证书:新马两地的加工成本可合并计算,满足区域成分标准(通常40%以上)。
优势:降低加工成本,同时享受RCEP成员国关税优惠。
新加坡原产地证的申请虽流程繁琐,但通过提前规划、严格合规,企业可大幅降低贸易成本。
END
兴港致力于为企业高效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① 业务咨询 ② 获取定制方案 ③ 委托代办
扫描下方卡片立即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