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多国海关近期掀起原产地证严查风暴!中国商务部紧急预警,提醒出口企业警惕东南亚国家政策收紧,避免因原产地造假面临罚款或贸易限制,凸显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全球供应链监管升级。
近期,新加坡海关与贸工部发布警示:针对多国对半导体、AI技术等实施出口管制的情况,新方重申其出口管制法规(《战略物资管制法》《进出口管理条例》)与多边机制及联合国制裁保持一致。
“对在新加坡从事欺诈或不诚实行为以逃避出口管制的公司或个人采取适当行动。”
新加坡海关和贸易与工业部表示,为了降低意外违规的风险,建议企业建立内部合规机制(包括KYC审查、异常交易筛查)。

4月16日,中国商务部转发了来自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的一则紧急预警通知。
为防范原产地造假行为,越南工贸部近期发布了文件,要求强化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监管措施,以杜绝原产地造假现象的发生。


越南工贸部:
为主动应对新形势,保障越南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平衡,同时不影响越南企业的生产与出口活动,工贸部建议出口行业协会以及生产、出口企业注意以下内容:
各出口行业协会应与国家管理机构密切配合,及时提供有关政策机制和国际贸易市场动态的信息,以便向会员企业提出建议和做出指导,助力其主动制定生产与出口方案;
协会应作为协调单位,支持会员企业拓展和多元化生产出口商品所需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减少对单一进口原材料市场的依赖;
建议会员企业注意保障用于生产的原材料来源的可追溯性,符合进口国关于食品卫生安全和溯源的相关要求,防止原产地造假行为发生。
据泰媒报道,泰国商业部对外贸易厅长阿拉达表示,美国对泰国加征36%对等关税。为此,泰对外贸易厅将持续监测和防范其他国家规避美国关税措施的行为,以增强美国海关对泰国产品原产地的信心,确保出口商品真正原产于泰国。

“外贸厅已指定49类出口至美国的重点监控商品,例如太阳能电池板、卡车用钢轮、人造石板材和钢管等。相应出口商在申请原产地证书之前,必须先申请商品原产地核查。”目的是筛查出口商品,防止其他国家借道泰国来规避美国关税。
外贸厅还计划增加重点监控商品清单,密切跟踪其他高风险商品的贸易数据,这些商品可能通过冒充泰国产品来规避反倾销或301条款、232条款。
未来将继续评估和扩大重点监控商品范围,并持续与美国海关合作,防范假冒泰国原产地行为。
破局之道:合规化转型四大策略!
1.供应链重构:从“中国制造”到“东南亚制造”
本地化生产:在越南、泰国等设厂,满足当地用工≥30%、原材料占比≥40%等要求(如电动自行车需东南亚组装电机+本地采购电池)
区域化分工:中国提供核心部件(如锂电池正极材料),东南亚完成深加工(如电解液生产),组合申领FORM E证书
2.技术升级+认证护航
将研发环节(如BMS系统)转移至新加坡,注册专利享受东盟-美国互认
同时申请FORM E和美国优惠原产地证,通过RCEP协定降低对日韩出口关税
3.数字化风控
使用区块链存证生产环节(如越南工厂质检记录),用TradeGecko系统追踪原材料流向
4.市场多元化布局
降低对美依赖,建立“美国+欧盟+东南亚”组合,通过AEO认证加速欧盟清关。
兴港企业,出海领航者,财富智囊团!关注我们,为您带来更多出海资讯!
END